民法物權 目錄 (鄭冠宇)

Get Started. It's Free
or sign up with your email address
民法物權 目錄 (鄭冠宇) by Mind Map: 民法物權 目錄 (鄭冠宇)

1. 第二章 不動產物權變動

1.1. 第一節、法律行為而生之不動產物權變動

1.1.1. 意義

1.1.2. 要件

1.1.2.1. 書面

1.1.2.1.1. 書面之內容

1.1.2.1.2. 法院所為給付判決之內容

1.1.2.1.3. 書面合意與登記並非須同時為之

1.1.2.1.4. 附停止條件之合意

1.1.2.2. 登記

1.1.2.2.1. 意義

1.1.2.2.2. 登記之效力

1.1.2.2.3. 登記完成「前」之法律狀態

1.1.2.2.4. 登記之推定力

1.1.2.2.5. 塗銷登記與移轉登記

1.1.2.2.6. 登記與「交付」

1.1.2.2.7. 不動產之給付,準用動產交付之規定

1.1.2.3. 須由處分權人所為之處分行為

1.1.2.4. 特別生效要件

1.1.2.4.1. 大陸地區人民取得不動產物權之許可

1.1.2.4.2. 國名住宅之買賣

1.1.3. 不動產物權之拋棄

1.1.3.1. 拋棄之性質

1.1.3.1.1. 單獨行為

1.1.3.1.2. 須具完全行為能力

1.1.3.2. 拋棄之效力

1.1.3.2.1. 拋棄不動產所有權

1.1.3.2.2. 拋棄限制物權

1.1.3.2.3. 拋棄之不動產物權上存有其他權利

1.1.4. 法律效果

1.1.4.1. 一、不動產物權變動

1.1.4.1.1. 不動產行為之效力

1.1.4.1.2. 原因行為之效力

1.1.4.2. 二、主物之處分效力及於從物

1.1.4.2.1. (一)從物所有權之移轉

1.1.4.2.2. (二)不動產上之附屬建物

1.1.4.3. 三、欠缺要件之法律效果

1.1.4.3.1. (一)不適格之當事人

1.1.4.3.2. (二)違章建築

1.1.4.4. 四、第三人利益契約

1.1.4.4.1. (一)物權契約

1.1.4.4.2. (二)通謀虛偽之契約

1.2. 第二節、「非」法律行為而生

1.2.1. 壹、意義

1.2.1.1. 一、例示規定而非列舉規定

1.2.1.2. 二、限制處分行為而非負擔行為

1.2.1.3. 三、欲就不動產物權為處分者,須先登記為權利人

1.2.1.3.1. (一)

1.2.1.3.2. (二)

1.2.1.3.3. (三)

1.2.2. 貳、型態

1.2.2.1. 一、繼承

1.2.2.2. 二、強執

1.2.2.3. 三、徵收

1.2.2.4. 四、法院判決

1.2.2.5. 五、其他

1.2.3. 参、未登記前對於第三人之效力

1.2.4. 肆、未登記仍可處分之例外

1.2.5. 伍、違反應經登記始得處分之效力

1.3. 第三節、不動產物權之「善意取得」

1.3.1. 壹、意義

1.3.2. 貳、法律依據

1.3.3. 參、要件

1.3.4. 肆、效力

2. 第三章 「動產」物權變動

2.1. 第一節 法律行為而生之動產物權變動

2.1.1. 壹、動產物權讓與之要件

2.1.2. 貳、動產物權讓與之法律效果

2.1.3. 參、動產物權之拋棄

2.2. 第二節 動產物權之善意取得

2.2.1. 壹、意義

2.2.2. 貳、要件

2.2.3. 參、法律效果

2.3. 第三節 脫離物(盜贓物.遺失物)之 善意取得

2.3.1. 壹、脫離物之意義

2.3.2. 貳、脫離物之返還請求

2.3.3. 參、法律效果

2.3.4. 肆、回復請求權之限制

2.3.5. 伍、脫離物回復請求之檢討

2.4. 第四節 非依法律行為而發生之動產物權變動

2.4.1. 壹、無主物之先占

2.4.2. 貳、遺失物之拾得

2.4.3. 參、埋藏物之發見

2.5. 第五節 添附

2.5.1. 壹、概說

2.5.2. 貳、動產物權與不動產之附合

2.5.3. 參、動產與動產之附合

2.5.4. 肆、混合

2.5.5. 伍、加工

2.5.6. 陸、添附之法律上效果

2.6. 第六節 時效取得

2.6.1. 壹、意義

2.6.2. 貳、動產所有權之時效取得

2.6.3. 參、不動產所有權之時效取得

2.6.4. 肆、時效取得與其他法律關係

2.6.5. 伍、取得時效之中斷

2.6.6. 陸、其他財產權之時效取得

3. 第四章 所有權

3.1. 第一節 意義

3.1.1. 壹、整體性

3.1.2. 貳、彈力性

3.1.3. 參、永久性

3.1.4. 肆、社會性

3.2. 第二節 所有權之權能

3.2.1. 壹、積極權能

3.2.2. 貳、消極權能

3.3. 第三節 所有權人與占有人之返還關係

3.3.1. 壹、意義

3.3.2. 貳、孳息返還請求權

3.3.3. 參、損害賠償請求權

3.3.4. 肆、費用償還請求權

3.4. 第四節 土地相鄰關係

3.4.1. 壹、意義

3.4.2. 貳、相鄰關係與損害賠償

3.4.3. 參、相鄰關係與不動產役權之區別

3.4.4. 肆、營建設施關係

3.4.5. 伍、排水用水關係

3.4.6. 陸、侵入關係

3.4.7. 柒、枝根果實關係

3.5. 第五節 袋地通行權

3.5.1. 壹、意義

3.5.2. 貳、要件

3.5.3. 參、法律效果

3.5.4. 肆、準用與類推適用

3.5.5. 伍、通行權之限制

3.6. 第六節 越界建築

3.6.1. 壹、意義

3.6.2. 貳、構成要件

3.6.3. 參、效果

4. 第十章 占有

4.1. 第一節 意義

4.1.1. 壹、規範目的

4.1.2. 貳、法律性質

4.1.3. 參、占有意思

4.1.4. 肆、占有與本權

4.2. 第二節 占有種類

4.2.1. 壹、直接占有與間接占有

4.2.2. 貳、自主占有與他主占有

4.2.3. 參、自己占有與輔助占有

4.2.4. 肆、有權占有與無權占有

4.2.5. 伍、單獨占有與共同占有

4.3. 第三節 占有之取得與消滅

4.3.1. 壹、取得

4.3.2. 貳、消滅

4.4. 第四節 占有之效力

4.4.1. 壹、推定

4.4.2. 貳、變更

4.5. 第五節 占有之保護

4.5.1. 壹、占有人之自力救濟權

4.5.2. 貳、占有人之物上請求權

4.5.3. 參、債法上之保護

4.5.4. 肆、占有人與回復請求權人之關係

4.6. 第六節 準占有

4.6.1. 壹、意義

4.6.2. 貳、效力

5. 第五章 所有權特殊型態

5.1. 第一節 概說

5.1.1. 壹、意義

5.1.2. 貳、種類

5.2. 第二節 分別共有

5.2.1. 壹、意義

5.2.2. 貳、應有部分

5.2.3. 參、分別共有之內部關係

5.2.4. 肆、分別共有之外部關係

5.2.5. 伍、分別共有物之分割

5.3. 第三節 公同共有

5.3.1. 壹、意義

5.3.2. 貳、潛在應有部分

5.3.3. 參、公同共有之權利義務關係

5.3.4. 肆、公同共有之消滅

5.4. 第四節 準共有

5.4.1. 壹、意義

5.4.2. 貳、類型

5.5. 第五節 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5.5.1. 壹、區分共有之定義

5.5.2. 貳、專有部分與共有部分

5.5.3. 參、權利與義務

6. 第一章 概論

6.1. 第一節 什麼是物權

6.1.1. 壹、人與人的關係

6.1.1.1. 人對物的支配,排除他人干涉

6.1.1.2. 對「任何人」均可主張的權利

6.1.1.2.1. 絕對權.對世權

6.1.2. 貳、民法物權編所稱之物權

6.1.2.1. 所有權(全權)

6.1.2.1.1. 對物全面支配

6.1.2.2. 限制物權(定限物權)

6.1.2.2.1. 對所有權的限制

6.1.2.2.2. 限制物權(定限物權)

6.1.3. 參、廣義的物權

6.2. 第二節 物權法與民法各編的關聯

6.2.1. 壹、與民總關聯

6.2.2. 貳、與債編關聯

6.2.3. 參、與親屬及繼承編關聯

6.3. 第三節 債權與物權

6.3.1. 意義

6.3.2. 「契約自由原則」與「物權法定主義」

6.3.3. 作用

6.3.3.1. 債權是「請求權」

6.3.3.1.1. 積極性

6.3.3.1.2. 存續性

6.3.3.1.3. 時效性

6.3.3.2. 物權是「支配權」

6.3.3.2.1. 積極支配

6.3.3.2.2. 消極支配

6.4. 第四節 物權之基本原則

6.4.1. 物權絕對性

6.4.2. 絕對性所產生之效力

6.4.2.1. 獨立性與特定性

6.4.2.2. 排他性

6.4.2.2.1. 「同一」標的物,「不能並存」兩個性質不相容之物權

6.4.2.2.2. 性質相容可同時存在

6.4.2.3. 優先性

6.4.2.3.1. 物權與物權

6.4.3. 絕對性之「例外」

6.5. 第五節 物權法定主義

6.5.1. 意義

6.5.2. 「違反時」產生的效果

6.6. 第六節 公示公信原則

6.6.1. 公示原則

6.6.2. 公信原則

6.7. 第七節 物權行為無因性

6.7.1. 物權行為與債權行為

6.7.2. 物權行為獨立性與無因性

7. 第六章 用益物權

7.1. 第一節 概說

7.2. 第二節 普通地上權

7.2.1. 壹、意義

7.2.2. 貳、成立要件

7.2.3. 參、特殊種類

7.2.4. 肆、取得

7.2.5. 伍、效力

7.2.6. 陸、消滅

7.3. 第三節 區分地上權

7.3.1. 壹、意義

7.3.2. 貳、取得

7.3.3. 參、效力

7.3.4. 肆、消滅

7.4. 第四節 農育權

7.4.1. 壹、源起

7.4.2. 貳、農育權之意義

7.4.3. 參、取得

7.4.4. 肆、效力

7.4.5. 伍、消滅

7.4.6. 陸、準用普通地上權之規定

7.4.7. 柒、永佃權存續期間

7.5. 第五節 不動產役權

7.5.1. 壹、意義

7.5.2. 貳、特性

7.5.3. 參、取得

7.5.4. 肆、效力

7.5.5. 伍、消滅

7.6. 第六節 典權

7.6.1. 壹、意義

7.6.2. 貳、期限

7.6.3. 參、效力

7.6.4. 肆、消滅

8. 第七章 抵押權

8.1. 第一節 債權之擔保

8.1.1. 壹、意義

8.1.2. 貳、擔保物權

8.2. 第二節 普通抵押權

8.2.1. 壹、意義

8.2.2. 貳、特性

8.2.3. 參、取得

8.2.4. 肆、標的物

8.2.5. 伍、所擔保債權之範圍

8.2.6. 陸、效力

8.2.7. 柒、實行

8.2.8. 捌、競合

8.2.9. 玖、消滅

8.3. 第三節 最高限額抵押權

8.3.1. 壹、意義

8.3.2. 貳、從屬性

8.3.3. 參、取得

8.3.4. 肆、效力

8.3.5. 伍、確定

8.3.6. 陸、共同最高限額抵押權

8.3.7. 柒、消滅

8.4. 第四節 其他抵押權

8.4.1. 壹、承攬人抵押權

8.4.2. 貳、法定抵押權

8.4.3. 參、權利抵押權

8.5. 第五節 讓與擔保

8.5.1. 壹、法律關係

8.5.2. 貳、法律效果

9. 第八章 質權

9.1. 第一節 意義

9.2. 第二節 質權之種類

9.2.1. 壹、動產質權與權利質權

9.2.2. 貳、意定質權與法定質權

9.3. 第三節 質權之利弊

9.4. 第四節 動產質權

9.4.1. 壹、意義

9.4.2. 貳、取得

9.4.3. 參、效力

9.4.4. 肆、消滅

9.4.5. 伍、最高限額質權

9.4.6. 陸、營業質權

9.5. 第五節 權利質權

9.5.1. 壹、意義

9.5.2. 貳、取得

9.5.3. 參、效力

9.5.4. 肆、消滅

10. 第九章 留置權

10.1. 第一節 意義

10.1.1. 壹、法定擔保物權

10.1.2. 貳、當事人

10.1.3. 參、標的物

10.2. 第二節 留置權之取得

10.2.1. 壹、意定取得

10.2.2. 貳、法定取得

10.3. 第三節 留置權之效力

10.3.1. 壹、效力範圍

10.3.2. 貳、留置權人之權利義務

10.3.3. 參、留置物所有人之權利義務

10.4. 第四節 留置權之消滅

10.4.1. 壹、擔保之提出

10.4.2. 貳、占有之喪失

10.4.3. 參、留置權人同意緩期清償

10.5. 第五節 其他留置權

10.5.1. 壹、不動產出租人之留置權

10.5.2. 貳、場所主人之留置權

10.5.3. 參、運送人

10.5.4. 肆、承攬運送人

10.5.5. 伍、物權編之特殊留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