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思维导图

Get Started. It's Free
or sign up with your email address
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思维导图 by Mind Map: 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思维导图

1.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4-7课)

1.1.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1.1.1. 洋务运动

1.1.1.1. 背景

1.1.1.1.1.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认识到自身的弱点和外部压力。

1.1.1.1.2. 启动自强运动,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1.1.2. 主要内容

1.1.1.2.1. 设立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发展海军、铁路等基础设施。

1.1.1.2.2. 教育改革:创办新式学校,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派遣留学生。

1.1.1.2.3. 对外贸易:鼓励发展民族工业,开设新式工厂。

1.1.1.3. 影响

1.1.1.3.1. 初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1.1.3.2. 提高了军事力量,但整体成效有限,未能彻底改变国家命运。

1.1.2. 美,日侵略台湾

1.1.2.1. 历史背景

1.1.2.1.1. 台湾原为清朝领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外族势力对台湾觊觎已久。

1.1.2.2. 日军侵略

1.1.2.2.1. 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朝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让给日本。

1.1.2.2.2. 日本统治:开始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推行“同化政策”。

1.1.2.3. 美国对台湾的影响

1.1.2.3.1. 在台海局势中的角色:美国对日本的扩张持中立态度,但台湾的战略地位吸引了美国关注。

1.1.2.3.2. 影响后续局势:美国的干预与台湾的历史走向相互影响。

1.1.2.4. 影响

1.1.2.4.1. 台湾在日本统治下经历了现代化进程,经济和交通设施得到发展,使台湾成为日本在东亚的战略要地,对后来的抗日战争及两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1.1.3. 收复新疆

1.1.3.1. 历史背景

1.1.3.1.1. 清朝时期新疆地区的局势复杂,外族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混杂。

1.1.3.1.2.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运动导致清朝中央政权削弱。

1.1.3.2. 收复过程

1.1.3.2.1. 曾国藩和李鸿章的军事行动:利用地方力量进行镇压和恢复秩序。

1.1.3.2.2. 1864年:汉军进军新疆,镇压了西域的叛乱。

1.1.3.2.3. 1878年:新疆正式并入清朝版图,设立新疆省。

1.1.3.3. 影响

1.1.3.3.1. 维护了国家的完整与稳定,增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1.1.3.3.2. 为新疆的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了汉族与维吾尔族的交流。

1.1.4. 中法战争

1.1.4.1. 背景

1.1.4.1.1. 法国试图扩大在东南亚的影响,侵略中国的台湾。

1.1.4.1.2. 中法关系紧张,局势加剧。

1.1.4.2. 经过

1.1.4.2.1. 开战后,清军初期未能有效抵挡法军进攻。

1.1.4.2.2. 战事持续两年,经历多次战斗。

1.1.4.3. 结果

1.1.4.3.1. 《中法和约》的签订,清朝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

1.1.4.3.2. 再次暴露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导致人民对清政府的不满。

1.2.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2.1. 甲午中日战争

1.2.1.1. 背景

1.2.1.1.1. 甲午战争发生的背景:清朝的衰弱与日本的崛起。

1.2.1.1.2. 朝鲜问题:两国对朝鲜的控制权争夺。

1.2.1.2. 战争经过

1.2.1.2.1. 开战:1894年,清朝与日本因朝鲜问题爆发战争。

1.2.1.2.2. 战役:主要战役包括辽东湾海战、黄海海战等。

1.2.1.2.3. 清军败北:清朝在战争中遭遇重大失败。

1.2.1.3. 影响

1.2.1.3.1. 战争结果:1895年,清朝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2.1.3.2. 政治影响:加速了清朝的衰败,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1.2.2. 《马关条约》的签订

1.2.2.1. 条约内容

1.2.2.1.1. 赔款:清朝需向日本赔偿大量银两。

1.2.2.1.2. 领土割让: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1.2.2.1.3. 特权:开放更多港口供日本商人通商。

1.2.2.2. 后果

1.2.2.2.1. 中华民族的屈辱: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国家。

1.2.2.2.2. 引发民众的不满:促进了社会各界对变革的呼声。

1.2.3.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2.3.1. 背景

1.2.3.1.1.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西方列强纷纷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

1.2.3.1.2. 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2.3.2. 主要事件

1.2.3.2.1.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针对义和团运动的武力干涉。

1.2.3.2.2. 不平等条约:列强通过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中国的主权。

1.2.3.3. 影响

1.2.3.3.1. 民族危机加重: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

1.2.3.3.2. 改革与反思:催生了中国的维新变法与后来的辛亥革命。

1.3. 戊戌变法

1.3.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3.1.1. 背景: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引发全国上下不满。

1.3.1.2. 康有为: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主张学习西方,进行变法以挽救国家。

1.3.1.3. 公车上书:甲午战争后,康有为联合1300多名举人,通过“公车上书”直接向光绪帝上书,要求变法图强。这是中国知识分子首次大规模向朝廷进谏,标志着维新派政治活动的公开化。

1.3.1.4. 意义:公车上书是维新运动的开端,促使维新思想逐渐传播,为后来的百日维新奠定了基础。

1.3.2. 百日维新

1.3.2.1. 背景

1.3.2.1.1. 光绪帝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影响下,决心进行变法,1898年6月开始了一场历时103天的改革运动

1.3.2.2. 主要内容

1.3.2.2.1. 政治:设立军机处,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1.3.2.2.2. 经济:鼓励发展工商业,推动铁路、矿业等现代工业发展。

1.3.2.2.3. 军事:训练新式军队,改善防御能力。

1.3.2.2.4. 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度,推行新式学堂,提倡科学和实用技术

1.3.3. 结果:由于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强烈反对,变法遭到镇压。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光绪帝被软禁,变法失败。

1.3.4. 意义:虽然变法失败,但它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改革的序幕,为后来的社会变革提供了思想基础。

1.4.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1.4.1. 义和团运动

1.4.1.1. 背景:

1.4.1.1.1. 清末外来侵略加剧,列强强行打开中国市场,民众生活困苦。

1.4.1.1.2. 反洋教、反帝国主义情绪高涨,部分地区爆发了反对外国势力的运动。

1.4.1.2. 内容:

1.4.1.2.1. 义和团(“扶清灭洋”)主要由贫苦农民组成,主张通过武力抵抗外国侵略者。

1.4.1.2.2. 活动主要集中在山东、直隶(今河北)等地,破坏教堂、攻击外国人。

1.4.1.3. 特点:

1.4.1.3.1. 群众性、反洋教的特点显著,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但缺乏统一领导和明确的政治目标。

1.4.2. 抗击八国联军

1.4.2.1. 背景:

1.4.2.1.1. 列强不满义和团的活动,于1900年组织八国联军进攻中国(主要是北京和天津)

1.4.2.2. 内容:

1.4.2.2.1. 清政府在义和团的压力下,决定对外宣战,与八国联军展开正面交锋。

1.4.2.2.2. 义和团和清军共同抵抗联军,但由于装备落后、军队内部腐败等问题,抵抗失败。

1.4.2.3. 结果:

1.4.2.3.1. 北京被联军攻占,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仓皇逃往西安,清政府的统治进一步削弱。

1.4.3. 《辛丑条约》签订

1.4.3.1. 背景:

1.4.3.1.1. 清政府在抗击八国联军失败后,被迫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求和。

1.4.3.2. 内容:

1.4.3.2.1. 签订时间:1901年

1.4.3.2.2. 条款:

1.4.3.2.3.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