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WHERE GOOD IDEARS COME FROM by STEVEN JOHNSON 伟大创意的产生 创新自然史 【美】史蒂文.约翰逊

Kom i gang. Det er Gratis
eller tilmeld med din email adresse
BR:WHERE GOOD IDEARS COME FROM by STEVEN JOHNSON 伟大创意的产生 创新自然史 【美】史蒂文.约翰逊 af Mind Map: BR:WHERE GOOD IDEARS COME FROM  by STEVEN JOHNSON  伟大创意的产生 创新自然史 【美】史蒂文.约翰逊

1. 引言:珊瑚礁,城市,网络

1.1. 达尔文的悖论

1.1.1. 珊瑚礁岛的生存和壮大,不仅仅是简单的地质运动,更是一种绝不屈服的生命的创造力

1.1.1.1. 结构对抗潮汐

1.1.1.2. 环形构造

1.2. 超线性城市

1.2.1. 克莱伯定律: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率与其体重的1/4次幂成反比

1.2.2. 克莱伯定律可以以不同的指数应用到其他领域,比如,微生物,细胞,以及 - 城市

1.2.3. 城市的创新指数与其人口基数之间,也存在次规律,且幂指数大于1

1.3. 10/10 to 1/1 规则

1.3.1. 彩色电视的发展:一项新的发明若要建成平台,需要10年;若要在此平台上推广并获得主流大众的认可,再需十年

1.3.2. YouTube的出现,将次规律改为10年。互联网时代革命以来,科技创新的时效性更加显著,短时已成为一个重要特点

1.3.3. 衡量创新的方法有很多,但就技术本身而言,最基本的准绳之一应当是这项新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某种功能

1.4. 创新模式与“长焦距视角”

1.4.1. 城市,与 网络, 是推动创新产生的发动机

1.4.2. 本书的重点正是探讨所发现的共有特点和发展模式,而这些多成于城市,网络及其肥沃的土壤之中

1.4.3. 跳出层级局限,用长焦距在框外联系的看相对单一的事件,往往会得到创新的结果。 - 连接创意比保护创意,更有收获

2. 第2章: 在思想的大池中让信息外溢 创新模式2:液态网络

2.1. 一个好创意是一个网络,也是一个群体:好创意产生的两个前提

2.1.1. 需要有完全充足的神经网络

2.1.2. 网络应当具有可塑性,易于产生新的变化

2.2. 连接模式与随机性环境,生命起源的创新

2.2.1. 碳基

2.2.1.1. 连接剂

2.2.1.2. 生产连接网络的潜力

2.2.1.2.1. 价键

2.2.1.2.2. 能耗

2.2.1.2.3. 稳定度

2.2.2. 水分子

2.2.3. 生命起源的创新动力具备两个基本特性

2.2.3.1. 能够与尽可能多的其他元素建立新连接的能力

2.2.3.2. 可以促进系统里各种元素之间活动与碰撞的“随机性”环境

2.3. 混沌的边缘与信息外溢(information spillover)

2.3.1. 低密度混乱的网络里,好创意出现后就消失了

2.3.2. 高密度传播性好的社会网络里,好创意容易流传与扩散

2.3.2.1.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市场,尤其是互联网市场如此活跃。人口红利。

2.3.3. 自由市场引入新的竞争模式,并促进资本的积累,从而推动了新创意的创造与应用

2.3.3.1. 复式记账法的发明与流传

2.3.4. 个体的独立智慧在群众当中可以得到传播与回馈,个体与网络连接而变得更加聪明与实用

2.4. 实验室会议,好创意诞生的地方

2.4.1. 心理学家邓巴(Dunbar)对分子科学研究院的观察

2.4.2. 大部分的科学研究的重大发现不是出现在偶然的显微镜观测,而是出现在实验室的科研讨论会上

2.4.2.1. 不同意见,讨论分析,共同解决问题

2.5. MIT的20号楼 和 微软的99号楼

2.5.1. TBWA彻底的无区域化办公室的彻底失败

2.5.1.1. 无序与混乱的可怕

2.5.2. MIT 20号楼的成功

2.5.2.1. 新项目的孵化器,布局按照项目需求

2.5.3. 微软90号楼

2.5.3.1. 情景工作室situation rooms

2.5.3.2. 交流站mixer station 取代传统茶水间

2.5.4. 20号楼和99号楼,都在空间的设置上把可能造成的“信息外溢”当做一种优点

3. 第1章: 创新就是一扇不断打开的门 创新模式1:相邻可能

3.1. 从小鸡孵化、婴儿恒温箱到育婴器

3.1.1. 一步一步解决实际问题

3.1.1.1. 小鸡孵化器到婴儿恒温箱 - 技术?设备?

3.1.1.2. 婴儿恒温箱到发展中国家适用的育婴箱

3.1.1.2.1. 技术:借鉴恒温箱-适宜温度,循环空气,报警系统,动力

3.1.1.2.2. 成本:就地取材-利用常见汽车配件,完成所有上述

3.1.1.2.3. 维护:简单

3.1.2. 新创意更像是一个个想法的拼接物,它们都是由思想的碎块拼租而成的

3.1.2.1.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创意

3.2. 让创新的边界无限扩展

3.2.1. 古生物学家的凉鞋收藏

3.2.1.1. 发展中国家用回收的汽车轮胎生产凉鞋

3.2.1.2. 自然界的发明创新同样也得依靠现存的零部件。自然界的进化与发展要依靠可用的资源,将那些资源进行 拼接、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功能

3.2.2. 有机体的产生,生命的进化

3.2.2.1. 相邻可能告诉我们:世界随时可能发生各种变化,但只有某些特定变化可以真正发生

3.2.2.1.1. comment个人觉得这里的例子有失偏颇,创新的相邻机制,需要量化的积累(信息的组合),而质变的发生以及方向却是很巧合的。两者之间其实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作者想通过有机体产生,生命的进化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可以助于人们的简单理解。但是,这些例子例证的并不适合创新过程。

3.3. 独立重复与创新的可能性

3.3.1. 独立重复是指在不同的独立个体重复着同一相似的创意,个体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交流,但是,他们可能基于的是同一个时代背景和技术前提

3.4. 超前的想法与创新的受限性

3.4.1. 巴贝奇分析机的被遗忘 v.s. YouTube运作成功

3.4.2. 创意的成功需要当时相邻可能空间为期提供土壤

3.5. 什么样的环境具有创新的最大潜能

3.5.1. 当一种环境能更加方便去接触和开发相邻可能时,这种环境就具备了最大的创新潜力

3.5.2. 实际做法

3.5.2.1. 改变工作环境

3.5.2.2. 建立某种社交网络

3.5.2.3. 培养自己发现和贮存信息的好习惯

4. 第3章: 好创意永远是时间的玫瑰 创新模式3:缓慢的灵感

4.1. 掉进黑洞的“凤凰城备忘录”与“明尼苏达式猜想”

4.1.1. 凤凰城备忘录Ken Williams本拉登派学生学习飞机驾驶,有危险信号。情报局未采取行动

4.1.1.1. 没有在稠密的信息网络中流动,并因为联邦调查局的机制而落入信息黑洞

4.1.1.2. 长期调查观测得出的结论

4.1.2. 明尼苏达式猜想Harry Samit & Greg Jones新学员Moussaoui的各钟可疑行为,背景调查,拘审后却被当局释放。

4.1.2.1. 本能式的判断

4.1.3. 两条独立的信息流无法交汇,从而错失避免911的良机

4.1.4. 一般情况下,瞬间闪现的判断也就只是一种判断;大多数的好创意都是慢慢孕育才产生的

4.2. 马尔萨斯顿悟

4.2.1. 慢慢孕育的灵感是常规而非意外

4.2.2.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对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影响

4.2.3. 信息记录的积累,灵感的积累,分析的积累

4.3. 摘录,让旧灵感与新思考生出新连接

4.3.1. 达尔文不断重读自己的笔记,并从中发现潜在信息:观察记录+审视思考

4.3.2. 保持摘录习惯,可以储备出一座属于自己的知识宝库,让我们在探索人生的旅程中,随时可以根据需要从中提取有用信息

4.3.3. John Locke的摘录索引系统: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4.3.3.1. 此方法影响了John Bell,并曾在他的摘录博客中提到

4.3.3.2. John Bell的摘录薄成为Erasmus Darwin的摘录薄的创意来源

4.3.3.3. Erasmus Darwin正是进化论Charles Darwin的爷爷,并且他的摘录薄成为了小Darwin的灵感来源

4.3.4. 摘录薄的传统隐含着一种介于秩序与混乱之间、介于崇尚有条理的编排以及出人意料的新连接之间的张力

4.3.5. 我们需要一种系统来捕捉灵感,但并不需要对灵感进行分类。因为类别会设置壁垒,将相异的创意限制在只属于自己的“思维孤岛”上。这是人类创新史与自然史的差异之一:群岛无法培育出旺盛的新创意

4.4. 探寻一切的万维网

4.4.1. 维多利亚时期的 Enquire Within Upon Everything

4.4.2. 万维网的诞生

4.4.2.1. 旨在连接全球的计算机,最大限度的互通信息

4.4.3. 联邦调查局自动案件支持系统则是为了消除信息网络传播

4.5. 20%创新时间

4.5.1. 灵感的缓慢孕育模式一直被Google公司花力气在企业内部推广

4.5.1.1. 此举对Google的创新发展相当适合

4.5.2. 每工作4小时,就有1小时的Innovation Time Off,但是需要向主管针对项目进展报告(可非正式)

4.5.2.1. AdSense

4.5.2.2. Orkut

4.5.2.3. Gmail

4.5.2.4. PageRank-911-StoryRank->Google News

4.6. 创意的流动是其产生的土壤。相反的,联邦调查局的自动案件系统在911的9年后依然在用

5. 第4章: 机缘巧合的力量 创新模式4:意外的收获

5.1. 梦境,孕育创意的“原始汤”

5.1.1. 要让灵感得到成长,必须为它提供一种环境,让各种各样的新信息连接可以不断涌现

5.1.2. 实验证明,在人的睡梦中,将形成一种混乱无章但又非常有效的思维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去探索相邻可能空间将会更加容易,更有成效

5.1.2.1. Otto Loewi的青蛙实验就是在其睡梦中获得的灵感

5.1.2.2. Kekylevon 苯分子结构式

5.1.3. 如何记录梦境:From Tony Buzzan - Use Your Memory (Chapter 26 Catching Your Dreams)

5.1.3.1. Step 1: Tell yourself repeatly "I will remember my dream“”

5.1.3.1.1. when drift off,gently and firmly repeat to yourself, 'I will remember my dream, I will remember my dream, I will remember my dream.'

5.1.3.2. Step 2: Calm down when you catch a dream

5.1.3.2.1. You must learn to maintain an almost meditational calm

5.1.3.3. Step 3: Observe

5.1.3.3.1. gently reviewing the main elements of the dream.

5.1.3.4. Step 4: Capture

5.1.3.4.1. You then very gently select two or three of the Key Main Images from the dream, and attach these, using the Basic Memory Principles (which are dreamlike in themselves) through one of your basic Peg Systems.

5.2. 大脑,在噪音中不断形成新的连接

5.2.1. 阶段封锁

5.2.1.1. 神经元细胞的一致活动,数百万的神经元细胞按照同一种节奏运动

5.2.1.2. 阶段封锁时长增加,IQ测试的分更低

5.2.2. 噪音阶段

5.2.2.1. 神经元细胞都按照自己的节奏运动

5.2.2.2. 噪音阶段时长增加,IQ测试的分更高

5.2.3. 长期保持在“噪音阶段“的大脑一般更容易产生好创意

5.2.4. 究其关键,还是在于为打破壁垒,创造连接提供可能

5.3.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5.3.1. 突然选择有性生殖也是一种生物创新策略:在艰难时候,生物体需要新创意面临挑战得以生存

5.3.2. 不破不立

5.4. 意外收获从哪里来

5.4.1. 意外收获Serendipity

5.4.1.1. 来自于The Three Princes of Serendip这个神话故事:你必须真诚的希望自己抵达Serendip岛。然后意外地迷失方向,才能最终抵达。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5.4.2. 意外收获往往愿意一些不大可能的碰撞和发现,但同时,也需要一些支撑物

5.4.3. 散步,沐浴,阅读

5.4.4. The Importance of "Do Whatever I Like Day"

5.5. DEVINthink,我的创新工具

5.5.1. Only works on MacOS

5.5.2. http://www.devontechnologies.com/products/devonthink/overview.html

5.6. 网络,发现更多意外收获的引擎

5.6.1. 一些概念

5.6.1.1. 模因

5.6.1.1.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me

5.6.1.1.2. 一个想法,行为或风格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文化传播过程。

5.6.1.1.3. A meme (/ˈmiːm/ MEEM) is an idea, behavior, or style that spreads from person to person within a culture.[1] A meme acts as a unit for carrying cultural ideas, symbols, or practices that can be transmitted from one mind to another through writing, speech, gestures, rituals, or other imitable phenomena with a mimicked theme. Supporters of the concept regard memes as cultural analogues to genes in that they self-replicate, mutate, and respond to selective pressures.[2]

5.6.1.2. 群体思维

5.6.1.2.1. 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

5.6.1.2.2. 群体思维现象有多种症状表现:

5.6.1.2.3. 对历史上美国外交政策决策过程的研究表明,在不成功的政府决策中,这些症状处处可见,比如,1941年毫无准备的珍珠港事件,美国入侵北朝鲜事件,猪罗湾入侵事件和越南战争事件。尤其重要的是,在成功政策的群体决策过程中,看不到群体思维的这4个特征,比如古巴导弹危机和马歇尔计划的形成。

5.6.1.2.4. 防止群体思维不良影响的措施

5.6.1.2.5. 对群体思维利与弊的分析

5.6.1.2.6. http://wiki.mbalib.com/wiki/%E7%BE%A4%E4%BD%93%E6%80%9D%E7%BB%B4

5.6.2. 传统阅读方式:翻阅过程中由于对标题或者装帧感兴趣,从而开始阅读。这样确实能使我们发现意外收获。

5.6.3. 网络浏览器

5.6.3.1. 与传统方式相比,网络浏览器已成为主流趋势。

5.6.3.2. 另一种鼓励意外收获的机制,是模拟时代的机制。这种机制会涉及印刷报纸的物理限制,他会迫使你阅读各种主题的故事。

5.6.3.2.1. 你会去阅读那些符合你现有热情和求知欲望的故事

5.6.3.2.2. 意外收获架构“archtitecture of serendipity”

5.6.3.3. 如果意外收获结构取决于浏览头版内容时获得的意外发现,网络的功能远比传统的印刷报纸强

5.6.3.4. 然而,过滤器则降低了意外发现的可能性-正如目标性推送一样。

5.6.3.4.1. 然而,这并不是网络与生俱来的功能

5.6.3.4.2. 过滤器的存在是在于处理information overload

5.6.3.4.3. Google:意向数据库

5.6.4. 网络体系与生俱来的两个关键特征有助于意外收获

5.6.4.1. 全球性的分布媒介,任何人都能是发布人

5.6.4.2. 超文本结构,几秒钟内,你就可以轻松地从报纸文章跳转至学术论文或者百科全书条目

5.6.5. 摘录:写下一切 网络:浏览一切

5.7. 用开放式创新找到激发偶发连接的平台

5.7.1. 壁垒v.s.合作

5.7.2.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5.7.3. 关键在于:建立能让灵感产生、传播、重组的信息网络

5.7.3.1. 20% 创新时间

5.7.3.2. Salesforce.com的Idea Exchange

6. 第5章:绝佳的创新实验室总是有“污染”的 创新模式5:有益的错误

6.1. 三极管,接二连三失败的产物

6.1.1. 三极管的发明者并不了解自己的设备是如何工作的,然而,设备却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最终发挥了作用

6.2. 格雷特巴奇与心脏起搏器

6.2.1. “对的令人惊叹”的历史背后往往潜伏着频繁的失败。

6.2.1.1. 这些失败往往是混乱而非错误

6.2.1.2. 拿错了电阻器,却意外发现此设备可以模拟心跳而非仅仅记录

6.2.2. 错误生产创意的可能性,是因为他们与发明者脑中缓慢的灵感产生了连接

6.2.3. 正确的想法会使你停在原地,而错误的想法会迫使你继续探索

6.2.4. 实验室会议的一个关键作用就是将错误转化为独特的见解

6.3. 噪声、异议 和创造力的关系

6.3.1. 与置于纯粹环境中的群体相比,那些接触到错误信息的群体建立了比较具独创性的连接

6.3.2. 好创意更有可能出现在含有一定量噪声和错误的环境中

6.4. 错误造就了人类

6.4.1. 如果没有错误,就不会有进化,而只是复制。 这就是变异存在的意义

6.4.2. 有性生殖可以是潜在的有益创新在种群中传播,并与其他创新发生碰撞和结合

6.4.3. Benjamin Franklin:在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情况下,人类大错误史也需要比那些发明更有价值、更有趣。真理是千篇一律的,它一直存在,似乎并不需要多积极的能量,即使这么被动也能遇见。然而,错误确实变幻莫测的。

7. 第6章: 让完全不相关变成相关 创新模式6:功能变异

7.1. 从葡萄酒榨汁机到古藤保印刷机

7.1.1. 古腾堡印刷机是一个经典的组合式创新,更像是一种拼装而不是突破

7.1.2. 这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一种全新的技术,而是从一个不同的新领域借用了一种成熟的技术,并用他来解决一个完全不相干的问题

7.2. 功能变异与进化创新

7.2.1. 功能变异exaptation

7.2.1.1. 偶然性

7.2.2. 新能力和特许的出现并不是因为生物圈的复杂性,而是如内罗毕鞋匠(用废弃轮胎制作凉鞋)一样,自然选择是将旧的零件用于新的用途

7.2.3. 而新的用途,是由于外部环境变化而产生的

7.3. 功能变异在人类创新史中比比皆是

7.3.1. 突变、错误、意外,打开的是相邻可能的大门;功能变异,则是帮助我们探索潜伏在门背后新的可能

7.3.2. 万维网的历史,就是一个持续发生功能变异的典型故事

7.3.3. 小说流派的演变,新流派需要旧技巧

7.3.4. 一个领域的概念,可以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应用于另一个领域,从而打开一些隐藏在视线之外的秘密之门

7.3.4.1. 汽车零部件组成的育婴箱也是一个例子

7.4. 城市、第三空间与功能变异

7.4.1. 亚文化

7.4.1.1. Claude Fischer对于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生活的社会效应的研究:与郊区或小城镇相比,大城市能更有效地培育亚文化

7.4.1.2. 偏离主流的生活方式和兴趣,需要依靠临界量critical mass才能维持下去

7.4.1.2.1. 刑法与创新(如艺术)的标新立异都受到亚文化的影响

7.4.1.2.2. 群体创造的正反馈回路,使得偏离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得以空间生长,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郊区或农村人口为了寻找同伴而向城市移动的原因

7.4.1.3. 城市越大,其制造商的种类越多,小厂家的数量和比例也越大

7.4.1.3.1. 形形色色,零零总总,才是一个繁盛的市场的特征

7.4.1.4. 城市越大,形形色色的人群也越多

7.4.1.5. 亚文化创造出的文化多样性,使得城市生活丰富有趣,也促进不同集群见得迁移。这让不同专业和激情发生重叠的世界,为功能变异提供了茁壮成长的环境

7.4.2. 第三空间

7.4.2.1. 有别于家庭或办公环境的,存在于现实世界公共空间中的,共享环境

7.4.2.2. 不同专业领域的人,聚集在一个共享的物理或智力空间时,发生碰撞,产生灵感,形成创意

7.5. 将一种媒介中设计的话语迁移到新的环境中

7.5.1. 功能变异的另一种范畴也大量出现:社会的共享媒介环境 - 产生了新的音乐类型,新的形式

7.6. 咖啡馆模式,弱关系下的创意空间

7.6.1. 最具创意的人,往往拥有广泛的社交网络,通常会延伸到组织外部,设计不同专业领域的人

7.6.2. 弱连接不仅能提高信息在网络上的传输速度,也会促使这些创意发生功能变异

7.6.3. DNA结构的发现:“半路出家的学者”以松散的私人咖啡馆模式来工作,“一旦创意空间中两个很少接触的观点发生连接,他们就开始自主的对对方作出新的阐释,从而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应”

7.6.4. 中国的古话“触类旁通”

7.7. 苹果公司的壁垒模式

7.7.1. 外部采取壁垒心态

7.7.2. 内部开发过程则是咖啡馆模式,而不是装配线

7.7.2.1. 并行生产

7.7.2.2. 产品开发周期内,所有团队成员(不同部门)都汇聚在一起集思广益,交换思想,提供解决方案

7.8. 机会总是垂青那些具备关联性思维的人

7.8.1. 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兴趣广泛

7.8.2. 从一个领域移至另一个领域,会迫使思维从新的角度考虑,从而打破视野盲点,或从一门学科中借用一种工具来解决另一个学科的问题

8. 第7章: 在生态圈中不断成长 创新模式7: 开放式“堆叠”平台

8.1. 一座珊瑚礁就是一个平台

8.1.1. 沙堤、岩面、暗礁的裂缝,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物种的栖息地,成为了一座具有无限多样性的海底都市

8.1.2. 关键物种:一种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生物

8.1.2.1. 关键捕食者

8.1.2.2. 生态系统工程师:实际创造了栖息地的物种

8.1.2.2.1. 海狸

8.1.3. 平台建造者和生态系统工程师不仅打开了相邻可能的大门,更打造了全新的场所

8.2. GPS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

8.2.1. APL平台对于GPS发明与应用的促进意义

8.2.2. 类似的还有硅谷的家酿计算机俱乐部,周三沙龙,咖啡店,等等

8.2.3. Lloyd和Unwin打造的咖啡店空间具有不同寻常的特点:他促使人们改变思考方式,他们创造了一个让各种不同思想有效进行碰撞与重组的环境。

8.3. Twitter,最具生产力的开放式平台

8.3.1. 最具有生产力的平台是“堆叠”在一起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网络的分层平台platform stack

8.3.2. 文化的发展也有赖于“堆叠”平台的信息

8.3.2.1. 新兴领域的产生,交叉领域的衍生

8.3.3. 创作艺术也是通过“堆叠”平台逐步发展的

8.3.4. Twitter就是这样的一种堆叠应用。@的应用就是用户自己主动发明的

8.3.5. 政府在创新方面的角色转变

8.3.5.1. Apps for Democracy

8.3.5.2. Apps for America

8.4. 平台的循环利用

8.4.1. 平台天生就是对废弃物品有所偏好:被遗弃的空间有旺盛的创造力

8.4.2. 推动发展的力量,不是竞争,而是创造性的紧密合作

8.5. 用污染和海水建造水下城市

8.5.1. 珊瑚生长原理用以创造修复骨折的粘合剂

8.5.2. 废弃二氧化碳用于建造材料

8.5.3. 还有什么变废为宝的应用在等着我们?

8.6. 构造网络生态系统

8.6.1. 发送信息简单有时效

8.6.2. 人人都可以提供信息

8.6.3. 不需要掌握所有的知识,就可以为传播知识做出贡献

9. 结语:第四象限,伟大创意的产生

9.1. 空调,重新划分美国社会与政治版图

9.1.1. 空调的产生,让人们更愿意迁移去阳光地带和南方腹地。从而重新划分了美国社会和政治版图

9.1.1.1. 阳光加州

9.2. 哪个象限最能产生优秀的创意

9.2.1. 四个象限

9.2.1.1. 第一象限:市场/个体,表示私企或个人创业家

9.2.1.2. 第二象限:市场/网络,表示多家私企相互影响的市场

9.2.1.3. 第三象限:非市场/个体,表示免费分享创意的也与科学家或者爱好者

9.2.1.4. 第四象限:非市场/网络,表示资源共享或者学术性的环境,可以通过大型、协作式网络建立或改造创意

9.2.2. 如何解读

9.2.2.1. 如果你想要理解单一作品的含义,务必要细读;如果你对文学系统的整体特性感兴趣,比如其本身的创新模式,你就需要远读-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去分析

9.2.3. 近几个世纪以来,第四象限的创造力越来越强大

9.3. 第四象限,人类创造力和洞察力的杰出场所

9.3.1. 第一象限的局限性:闭门造车已不实际,想要闯出一片更大的相邻空间,需要同伴

9.3.2. 第四象限的创新创造了一个新的开放式平台,商业机遇随之改善并重新包装原有的突破,或在此基础平台上开发突现的创新

9.3.3. 增长的信息流量,也促进了第四象限的创新

9.3.4. 创新不只有一个模式

9.4. 竞争,从来不是好创意的唯一来源

9.4.1. 以市场为基础的竞争并没有垄断创新。竞争和利益激励,确实有助于我们将好创意转化为产品。

9.4.2. 然而创意本身也可能来自于其他地方,边缘的地方

9.5. 大型组织是否能更好地驾驭第四象限的创新涡轮

9.5.1. 创新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要聚集星星之火以成燎原之势

9.5.2. 具有生产力的平台需要创造出一个能让灵感、意外收获、功能变异、和循环利用 都欣欣向荣 的空间和沃土。

9.6. 分享与合作,打开无数创新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