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
by Xu Zhangxuan
1. 影像风格
1.1. 黑白
1.2. 广角镜头
1.2.1. 开始两分钟的影像十分有渲染力(气球,中山像……)
1.2.2. 从日本兵脚下升起,抬高,俯视布满死尸的大地
1.3. 主观镜头
1.3.1. 角川射杀女主角
1.3.2. 从日本兵的视角看祭祀场面
1.4. 模仿痕迹
1.4.1. 巷战场面——《全金属外壳》
1.4.2. 日本兵将小孩从窗户扔下——《辛得勒的名单》
1.4.3. 倒下的孙中山雕像——《再见,列宁!》
1.4.4. 若干城市场景——《钢琴师》
2. 杂
2.1. 日军祭祀场面
2.1.1. 比枪杀,强奸更震撼,也更让人毛骨悚然
2.2. 广电总局的人格分裂
2.2.1. 断头,强奸,裸尸
2.2.2. 据说有大人带着小孩进电影院时,在某些镜头不得不用手遮住孩子的眼睛。
2.3. 《北京!北京!》如何?
3. 导演刻意的'人性'
3.1. 日本兵自杀
3.1.1. 日本兵又自杀了(参看《梅兰芳》),怎么不让日本兵都自杀算了。
3.2. 老X的转变
3.2.1. 老X(就是巷战幸存下来的那位,实在记不住名字了)既然能在明知必死的巷战中选择留到最后,何以在后面如此惊恐,难道只是给女主角的大义凛然一个表现的契机?
3.3. 不靠谱的结局
3.3.1. 丝毫看不出那份希望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4. 一场杀人与强奸的秀
4.1. 对观众的视觉强奸
4.1.1. 一味的强调残忍也是对观众的残忍
4.1.2. 强奸,激起观众动物性的反感
4.2. 人物依旧脸谱化
4.2.1. 人性在哪里?
4.2.2. 仍旧没有摆脱老式的抗日电影模式
4.2.2.1. 不断告诉观众,小日本就是TM的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