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踩打破沉默:线上实验

Get Started. It's Free
or sign up with your email address
点踩打破沉默:线上实验 by Mind Map: 点踩打破沉默:线上实验

1. Introduction

1.1. 背景

1.1.1. 线上新闻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媒介技术带来的不同的媒介可供性, 改变了人们在争议性议题中的意见感知和意见表达。

1.1.1.1. 讨论媒介可供性如何影响用户在争议性议题中的意见表达。 Halpern, D., & Gibbs, J. (2013). Social media as a catalyst for online deliberation? Exploring the affordances of Facebook and YouTube for political express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9(3), 1159-1168.

1.1.2. 然而有的数字平台为了提供看起来更和谐的讨论环境, 或者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它们决定隐藏"点踩"的 数量(如Youtube),或者直接不显示"点踩"按钮(如X, Weibo)。

1.1.2.1. (补)Youtube点踩论文

1.1.3. 有研究(Wang, Sundar, 2022)发现这种low-effort 的click speech可能导致用户的affective polarization, 但也有研究表明,隐藏点踩数量后,内容发布者和用户 的参与度都呈现了显著地降低。

1.2. gap

1.2.1. 已有的研究表明,那些获得点赞数更多,也就是那些获得 更多流量的新闻评论会成为代表性评论(热评),被置顶在 评论区并对后续用户产生持续的影响。在争议性议题中, "点踩"则是反对热评的用户在无法即时争夺到足够关注的 情况下,能够采取的有效的表达略。因此,"点踩"可见性的 变化在争议性议题讨论中产生的影响可能会被低估。

1.2.1.1. 讨论热门评论如何影响后续用户的看法和参与度。 Muchnik, L., Aral, S., & Taylor, S. J. (2013). Social influence bias: A randomized experiment. Science, 341(6146), 647-651.

1.2.2. 尽管进化心理学告诉我们,消极反馈和积极反馈对于人们 的影响并不等价,但已有研究大多仅关注评论本身的意见, 少有研究探讨新闻评论收到的不同反馈(点赞或点踩)如 何影响人们对此的意见感知和进一步的行为。

1.2.2.1. 从进化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消极和积极反馈对人类行为的不同影响。 Baumeister, R. F., Bratslavsky, E., Finkenauer, C., & Vohs, K. D. (2001). 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5(4), 323-370.

1.3. 理论+研究问题

1.3.1. 互动媒体效应理论(TIME;Sundar et al., 2015)认为, 界面上提供性的简单呈现可以触发某些感知差异(线索 效应),这与实际参与或使用提供性(行动效应)的结果 截然不同。从媒介可供性的角度对新闻评论的表达效果 进行理论化,将有助于我们区分和理解互动技术(点踩)的作用。

1.3.1.1. 探讨"点赞"和"点踩"低门槛互动如何影响用户的情感极化和意见形成。 Wang, M. Y., & Sundar, S. S. (2022). Click speech and incivility: The effect of affordances of reactions on social media. New Media & Society, 24(5), 1193-1215.

1.3.1.2. 深入探讨TIME理论,特别是其中的线索效应和行动效应。 Sundar, S. S., Jia, H., Waddell, T. F., & Huang, Y. (2015). Toward a theory of interactive media effects (TIME). The handbook of the psychology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47-86.

1.3.2. 点踩会xxxx,我们通过多?项线上实验回答上述疑问。

2. Literature Review

2.1. 桑老师的界面效果

2.1.1. 呈现-感知

2.1.1.1. H1:媒介可供性的呈现会提高人们的感知交互性(点赞点踩组>点赞组>控制组)

2.1.1.2. H2:媒介可供性的呈现会提高人们的积极情绪(a),降低人们的消极情绪(b),通过被提高的感知交互性(中介,c)

2.1.2. 意见气候感知

2.1.2.1. RQ1:媒介可供性的呈现会影响人们对意见气候的感知?(点赞点踩组?点赞组?控制组)

2.1.2.2. RQ2:媒介可供性的(强迫)使用会影响人们对意见气候的感知?(点赞点踩组?点赞组?控制组)

2.1.3. 参与协商意愿

2.1.3.1. H3:媒介可供性的(强迫)使用会提高人们的参与意愿(点赞点踩组>点赞组>控制组)

2.1.4. 意见变化

2.1.4.1. H4:媒介可供性的(强迫)使用会降低人们的意见极化程度(点赞点踩组>点赞组>控制组)

2.2. 沉默的螺旋路径

2.2.1. 呈现-感知

2.2.1.1. H2:媒介可供性的呈现会提高人们的积极情绪(a),降低人们的消极情绪(b),通过被提高的感知交互性(中介,c)

2.2.2. 意见气候感知

2.2.2.1. RQ1:媒介可供性的呈现会影响人们对意见气候的感知?(点赞点踩组?点赞组?控制组)

2.2.2.2. RQ2:媒介可供性的(强迫)使用会影响人们对意见气候的感知?(点赞点踩组?点赞组?控制组)

2.2.3. 参与协商意愿

2.2.3.1. H3:媒介可供性的(强迫)使用会提高人们的参与意愿(点赞点踩组>点赞组>控制组)

2.2.4. 意见变化

2.2.4.1. H4:媒介可供性的(强迫)使用会降低人们的意见极化程度(点赞点踩组>点赞组>控制组)

3. Method

3.1. Argument

3.2. Example

3.3. Sources

4. Data Analysis

4.1. Argument

4.2. Example

4.3. Sources

5. Finding

5.1. Restate thesis statement

5.2. Summarize major points of essay

5.3. Final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