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客體關係取向藝術治療-輔導一位單親兒童的實務探究
作者:張維真 03116221

1. 後記
1.1. 筆者個人
1.1.1. 出現反移轉
1.1.2. 帶有潛在目標與個案會談
1.2. 個案
1.2.1. 不想談論母親
1.2.1.1. 尚未準備好討論母親
1.2.1.2. 與父親的問題是個案目前更想處理的
2. 結論
2.1. 個案有改善對異性的態度
2.2. 個案恢復內攝客體的能力
2.2.1. 個案透過內攝開始客觀看待事物
2.2.2. 透過與治療師互動滿足情感上的需求
2.2.3. 自體從過渡客體中得到修正
3. 前言
3.1. 派別
3.1.1. 藝術心理治療
3.1.1.1. 藝術為媒介、感受、互動
3.1.2. 藝術即治療
3.1.2.1. 淨化情緒
3.1.2.2. 提升察覺
3.2. 客體關係
3.2.1. 關係之於人的重要性
3.2.2. 個體化的歷程
3.2.3. 過度客體化
3.2.4. 與藝術治療的關係
3.2.4.1. 同盟關係
3.2.4.2. 淺意識投射
3.2.4.3. 過度客體的空間
3.3. 藝術創作
3.3.1. 投射─認同
3.3.2. 用於語言表達不足
4. 個案
4.1. 背景
4.1.1. 男童,小五,獨子
4.1.2. 家中單親,與父同住
4.1.3. 母親再嫁
4.1.3.1. 再嫁後不曾關心過個案
4.1.4. 個案有仇女的言行表現
4.1.5. 每周四中午會談(共25次)
4.2. 治療初期
4.2.1. 困境
4.2.1.1. 個案有報復想法
4.2.2. 建立同盟關係
4.3. 治療中期
4.3.1. 中前期
4.3.1.1. 畫作呈現孤單
4.3.1.2. 怨恨父親
4.3.1.3. 投射出對父親的不認同
4.3.2. 中後期
4.3.2.1. 內攝
4.3.2.2. 畫作呈現渴望親情
4.4. 治療後期
4.4.1. 個案逐漸客觀看待與爸爸的關係
4.4.2. 對爸爸充滿愛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