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1日治時代的殖民統治
1.1. 馬關條約與臺灣割讓
1.1.1. 1894
1.1.1.1. 甲午戰爭
1.1.2. 1895
1.1.2.1. 馬關條約
1.2. 日本殖民統治的建立
1.2.1. 臺灣民主國
1.2.1.1. 唐景崧
1.2.1.2. 藍地黃虎旗
1.2.2. 臺灣總督府
1.3. 臺灣總督府的統治措施
1.3.1. 警察制度
1.3.1.1. 南無警察大菩薩
1.3.2. 保甲制度
1.4. 臺灣人的武裝抗日行動
1.4.1. 苗栗事件
1.4.1.1. 羅福星
1.4.2. 西來庵事件
1.4.2.1. 余清芳
1.4.3. 霧社事件
1.4.3.1. 莫那魯道
1.5. 臺灣人的非武裝抗爭
1.5.1. 林獻堂
1.5.1.1. 領導臺灣議會設置請運動
1.5.2. 蔣渭水
1.5.2.1. 成立臺灣文化協會
1.5.2.2. 組織臺灣民眾黨
1.6. 皇民化運動的推行
1.6.1. 說日語
1.6.2. 穿和服
1.6.3. 改日本姓名
1.6.4. 參拜日本神社
2. 1-2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
2.1. 基礎建設
2.1.1. 經濟
2.1.1.1. 發行貨幣
2.1.1.1.1. 臺灣銀行券
2.1.2. 土地人口調查
2.1.3. 能源建設
2.1.3.1. 發電設施
2.1.3.1.1. 日月潭水力發電廠
2.1.4. 交通建設
2.1.4.1. 鐵路
2.1.4.1.1. 下淡水溪鐵橋
2.1.4.2. 公路
2.1.4.3. 港口
2.1.4.3.1. 基隆港
2.2. 農業發展
2.2.1. 水利設施
2.2.1.1. 嘉南大圳
2.2.1.1.1. 八田與一
2.2.2. 新式糖廠
2.2.2.1. 橋仔頭糖廠
2.2.3. 農業試驗所
2.3. 資源開發與專賣制度
2.3.1. 資源開發
2.3.1.1. 樟腦
2.3.1.2. 檜木
2.3.1.3. 煤礦金礦
2.3.2. 專賣制度
2.3.2.1.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
2.3.2.1.1. 鴉片
2.3.2.1.2. 樟腦
2.3.2.1.3. 食鹽
2.3.2.1.4. 菸酒
2.4. 工業發展
2.4.1. 初期
2.4.1.1. 農產品加工業
2.4.2. 中期
2.4.2.1. 戰爭需要
2.4.2.2. 半工半農
2.4.3. 後期
2.4.3.1. 基礎建設、工業設施遭轟炸
3. 1-3日治時代的社會變遷
3.1. 社會風貌
3.1.1. 環境衛生&防疫
3.1.1.1. 倡導衛生習慣、推動防疫措施
3.1.2. 風俗習慣
3.1.2.1. 廢纏足
3.1.2.2. 守時守法
3.2. 休閒生活
3.2.1. 星期制、國定假日
3.2.2. 休閒生活普及
3.3. 新式教育
3.3.1. 學校分類
3.3.1.1. 小學校
3.3.1.1.1. 日本兒童
3.3.1.2. 公學校
3.3.1.2.1. 臺灣兒童
3.3.1.3. 中學校、師範學校、醫學校、農工商專門學校
3.3.2. 代表
3.3.2.1. 杜聰明
3.3.2.1.1. 臺灣第一位醫學博士
3.3.2.2. 臺北帝國大學
3.3.2.2.1. 日治時代唯一的大學
3.4. 文化發展
3.4.1. 日本文化
3.4.1.1. 榻榻米、拉門
3.4.1.2. 和服
3.4.2. 西方文化
3.4.2.1. 飲食
3.4.2.1.1. 波麗路餐廳
3.4.2.2. 服飾
3.4.2.2.1. 西裝、洋裝
3.4.2.3. 建築
3.4.2.4. 藝術
3.4.2.4.1. 陳澄波
3.4.2.4.2. 黃土水
3.4.2.4.3. 鄧雨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