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中国经济近代史

马上开始. 它是免费的哦
注册 使用您的电邮地址
第二课 中国经济近代史 作者: Mind Map: 第二课 中国经济近代史

1. 2011-2015 年十二五计 划期间

1.1. 2010年后,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经济增长减速,2011年GDP增长为9.2%,2012年为7.8%,2013年为7.7%,2014年为7.3%。

1.2. 2013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占GDP的10%、44%、46%,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占4%、文化产业占2.85%。

1.3.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从工业转向第三产业。

1.3.1. 大陆的第三产业在2012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最大比重。

1.3.2. 2012年中国中产阶级达3亿人,并拥有251名亿万富翁,是世界上富豪第二多的国家。

1.3.3. 2012年国内零售市场超过20兆元,自2013年年增长率超过12%,奢侈品市场也大大扩张,占全球27.5%。

1.4. 经济快速增长及消费市场扩张造成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因而加强监管。

1.5. 麦肯锡公司(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估计,中国未偿还债务从2007年的7.4万亿美元增长至2014年的28.2万亿美元,比国内生产毛额多出282%。

2. 2016-2020 年十三五 计划期间

2.1. 2014年起,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成长期。

2.1.1. 首要目标以提高服务业为主,并在第二产业领域深化改革,以技术和创新两大方向并行

2.1.2. 压制房地产投机,使GDP回到健康增长。

2.2. 2017年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战,使经济成 长逐渐放缓,中国GDP增长率在2018和 2019年,分别为6.6%和6.1%。

2.3.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产业升级阶段,包括中高端制造业、电子科技、5G商用、人工智能等产业。

2.3.1. 如果产业升级顺利,中国将会在2023年跨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2.4. 2020年第一季度受新冠疫情(COVID-19)的影响,GDP增长率同比下降 6.8%,是1992开始公布季GDP以来,首度季度同比数据出现负增长。

2.4.1. 第二季度GDP增速大幅回升转正至3.2%,第三季度增长4.9%,第四季度增长6.5%。

2.4.2. 2021年1月中旬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GDP增长率为2.3%,优于预期。

3. 2021-2025 年十四五计 划期间

3.1.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产业升级阶段,包括中高端制造业、 电子科技、5G 商用、 人工智能等产业,如果产业升 级顺利,中国将会在 2023 年跨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4. 第一阶段(1949-1978年)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中国大陆经历长期战乱,经济波动和受创极大。

4.2. 在1949年的工农业总产值466亿元,重工业仅占总产值7.9%,被视为农业国家。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苏联式计划经济。

4.4. 1953年到1957年

4.4.1. “一五”计划 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

4.4.2. 以苏联援建156项工程为标志,优先快速发展重化工业替代进口巩固国防。

4.4.3. 轻工业和农业处于一个次要地位。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文章说法是: “基本奠定工业基础”。

4.4.4. 1955年中国出现经济过热冒进的趋向,后来“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成为中国共产党内政治斗争的主题之一。

4.4.5. 毛泽东在1957年八届三中全会上表达对反冒进若干做法的不满。

4.4.6. 并要求恢复促进委员会,“多、快、好、省 ”,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

5. 1958-1986年

5.1. 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 ”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5.2. 同时中苏关系大幅恶化,经济协助完全终止,导致1958-1962年二五计划期间经济大后退。

5.3. 中国经济在1963-1965年国家主席刘少奇领导下短暂恢复。

5.4. 1965年三五计划开始不久,又受到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冲击,导致多数政策无法执行。

5.5. 到1970年实施四五计划后,中国高层开始陷入政治斗争事件,使社会处于动乱,国民经济严重失控。

5.6. 到了1976年文革结束后,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文章说法是“我们才不得不承认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6. 以纺织品为最大的项目,并重视出口。

7. 1976-1980 年五五计划期间

7.1. 1978年改革开放后朝向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的混合经济

7.1.1. 人民公社经济体制被取消

7.1.2.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

7.1.3. 土地由农民承包,并且农民可以自由在市场贩卖自己的农产品

7.1.4. 工业上12 月 22 日发表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作为标志,强调下放更多的经营自主权

7.2. 1979年6月调整工业重心,从重工业转向农业、轻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7.3. 中国国内生 产总值在 1978-2007 年,人口贫困率从1970-2004 年是 10%以下。

7.4.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模式

7.5. 1980 年废除集体耕作,设立沿海经济特区、国有企业改革重组

8. 1981-1985年

8.1. 此外,还有自行车、缝纫机等轻工业产品和一些矿产。

8.2. 1981年贸易赤字消失,1982年出现了大 量顺差。

8.3. 1980年代中国开始大量向国 外借款并吸纳投资,又利用旅游业赚取 外汇。

8.4. 1976-1985年五五和六五计划期间

8.4.1. 仅消除了文革导致的落后,中国基本处于农业和工业快速增长时期

8.4.2. 仅消除了文革导致的落后,中国基本处于农业和工业快速增长时期

8.4.3. 出口大增,市场经济开始萌芽,又在深圳等地设立了经济特区

8.4.4. 引进外国资本与技术,使中国开始进入工业化高速增长。

8.5. 物价不稳,1980 年代曾经出现过通货膨胀高 企的时期,1987 年大幅度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启动价

8.6. 中国出口额在世界排名由 1980 年的第 28 名上升到1984 年的第 10 名

8.6.1. 格闯关改革后,出 现了大幅度物价上涨,七五计划期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 38%。进出口贸易总额1990 年比 1985 年增长 。城乡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五年增长 27%,出现了投资、 消费双膨胀

8.7. 1985 年中国开始贬值货币以利于出口

8.7.1. 问题

8.7.1.1. 大量商品价格依然为国家制定,而不是市场,也就是价格双轨制价格闯关的改革到 1990 年才宣告完成。

8.7.1.2. 垄断依旧大量存在。

9. 1991-1995 年八五计划 期间

9.1. 1992 年,邓小平南巡,中国继续改革开放政策,在1998年前继续延续1980年代政策,并在启动中国1994 年税制改革。

9.2. 八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3%,进出口总额五年超过1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600亿美元。

9.3. 改革开放对外开放的县市超过1100个,兴办了一批经济开发区和13个保税区。

10. 第三阶段

10.1. 1998年后中国政府调整经济增长战略。

10.1.1. 1998年后中国政府调整经济增长战略。

10.1.2. 首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对抗亚洲金融危机。

10.1.3. 其次,将资金投入到新技术和新产业研发。

10.1.4. 其三,中国政策国企大幅度改革,关停一批效益不佳的国企,但这个政策导致大量国企员工下岗。

10.1.5. 其四,住房改革,商品房开始大量进入市场,房贷大量出现。又中国政府再次开始向重化工行业投入资金。

11. 2006-2010 年十一五和 六五计划期 间

11.1. 至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

11.2. 又房地产泡沫开始出现,伴随着官僚主义、贫富差距、城镇居民收入低,农民工户籍福利等矛盾显现。

11.3. 2007 年至 2011 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当于八国集团国家总和,GDP 年均实际增长率 11.2%。

11.4. 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中,中国出动四万亿刺激计划,造成产能过剩、通货膨胀、房价上涨、巨额地方债务、银行坏账、生产率水平下降、低效投资和严重的资源浪费等一系列负面效果

12. 2001-2005 年十五计划 期间

12.1.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大力发展出口贸易。

12.1.1. 同时实行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计划,大力推动自身的经济发展。

12.1.2. 这段时期地区经济差距开始放大,一些内陆省份日渐被抛离。

12.1.3. 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经济总量比1980年翻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