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开始. 它是免费的哦
注册 使用您的电邮地址
發燒 作者: Mind Map: 發燒

1. 醫療處置

1.1. 靜脈注射點滴液

1.1.1. 幫助增加體內水分、電解質及營養

1.2. Acetaminophen

1.2.1. 劑量10-15 mg/kg/dose q4~6h prn

1.2.2. 用於凝血功能異常與其他出血傾向等患者

1.2.3. 長期使用易造成肝、腎問題

1.3. Aspirin或其他水楊酸製劑

1.3.1. 會引起雷氏症候群 、不可在18歲以下兒童當作退燒藥使用

1.4. 非類固醇發炎抑制劑NSAID

1.4.1. 適用於患有幼年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等患者

1.4.2. 不宜使用於脫水與持續嘔吐兒童

1.4.3. 有較長的作用時間 (大於4小時)及較大的降溫效果

1.4.4. 副作用包含胃部不適、上消化道出血、減少腎臟血流、抑制血小板凝血功能

2. 護理

2.1. 病童

2.1.1. 支持療法

2.1.1.1. 用冷法

2.1.1.1.1. 溫水拭浴

2.1.1.1.2. 冰枕或冰毯

2.1.1.2. 保暖

2.1.1.2.1. 增加衣物及被蓋,適用於發冷期

2.1.1.3. 補充水份及營養

2.1.1.3.1. 採高熱量高蛋白方式補充身體所需

2.1.1.3.2. 發燒期間容易增加水分及電解質的流失,須注意有無出現脫水現象

2.2. 照顧者

2.2.1. 認識發燒

2.2.1.1. 說明發燒為正常生理免疫反應,不須將其視為危機

2.2.1.2. 衛教發燒體溫標準,並說明體溫不會一直無限上升

2.2.1.3. 說明發燒分期

2.2.1.4. 教導當孩童體溫>38度時才給予退燒藥,避免濫用

2.2.1.5. 說明產生併發症機率

2.2.2. 照護指引

2.2.2.1. 指導藥物服用方式及頻率

2.2.2.2. 教導觀察發燒分期徵象並給予對應措施

2.2.2.3. 教導觀察脫水徵象及處裡

3. 影響

3.1. 好處

3.1.1. 可增加白血球及抗體活性以對抗病菌

3.2. 壞處

3.2.1. 可能造成意識混亂、瞻妄、昏迷

3.2.2. 可能造成脫水、體內電解質不平衡

3.2.3. 基礎代謝率增加使心跳及呼吸速率增加,促使血壓上升、增加氧氣消耗,而增加體內二氧化碳的濃度

3.2.4. 引發熱痙攣、腦部傷害

4. 體溫

4.1. 調節機轉

4.1.1. 位於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經神經傳導反應周邊冷熱接受器,啟動產熱及散熱中樞, 維持核心體溫的設定點

4.1.2. 體溫正常範圍36.4-37.2度

4.2. 測量方式

4.2.1. 額溫

4.2.1.1. 此方式容易因外界溫度影響,較不準確

4.2.2. 耳溫

4.2.2.1. 放置於外耳道

4.2.2.2. 五歲以上可用此方法

4.2.2.3. 三個月以下、中耳炎患者不適用

4.2.3. 口溫

4.2.3.1. 放置舌頭下方

4.2.3.2. 測量前15-30分鐘勿飲用熱或冰液體

4.2.4. 腋溫

4.2.4.1. 夾至腋下3-5分鐘

4.2.5. 肛溫

4.2.5.1. 採俯臥將插入1.5-2.5公分

4.2.5.2. 最接近人體核心溫度

5. 發燒定義

5.1. 耳溫>38.2度

5.2. 腋溫、肛溫>38度

6. 發燒分期

6.1. 發冷期

6.1.1. 體溫設定點升高,使體溫快速且穩定上升

6.1.2. 出現發抖、寒顫、四肢冰冷等現象

6.2. 發燒期

6.2.1. 體溫繼續維持在較高溫度

6.2.2. 出現皮膚潮紅、發燙等現象

6.3. 恢復期

6.3.1. 回復原先的體溫設定點,體溫開始下降至正常範圍

6.3.2. 出現出汗、脫水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