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殖系统
1.1. 1)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1.2. 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内生殖器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外生殖器:即外阴
1.3. 2)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内生殖器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阴茎:排精、排尿
1.4. 4)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输卵管
1.5. 5)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发育过程
1.5.1. 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
1.5.2. 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2. 循环系统
2.1. (1)体循环:
2.1.1.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2.2. (2)肺循环
2.2.1. (2)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
3. 呼吸系统
3.1. 人体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系列器官的总称,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由大量的肺泡、血管、淋巴管、神经构成的肺,以及胸膜等组织。临床上常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以下的气体通道(包括肺内各级支气管)部分称为下呼吸道。
3.2. 从鼻到各级支气管是负责传送气体,其中鼻腔有加温、湿润和清洁空气等作用,还能在发音时产生共鸣。
3.3. 咽是一个肌性管道,其上部与鼻腔和口腔相通,下部与喉和气管相通,它是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
3.4. 软骨使气管维持开放状态,保持气体通畅。平滑肌可改变气管口径,有利于居于其后方的食道扩张,便于食物下行。气
3.5. 气管与支气管粘膜中有腺体,能分泌含多种免疫球蛋白(抗体)的粘液,具有抑菌、抗病毒的作用;而且粘膜上皮细胞表面有纤毛,它能不断地向喉的方向摆动,将粘有灰尘的粘液上移,最后咳出体外,形成痰。痰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因此不要随地吐痰,污染环境。
3.6. 喉是呼吸道中的特殊部分,兼有发音的功能。
3.7. 肺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
3.7.1. 成人肺内含有3-4亿个肺泡,它是细支气管反复分支而成,其壁薄,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网,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3.7.2. 胸腔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称为呼吸运动,是依靠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进行的。呼吸节律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
3.7.3. 呼吸节律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膈肌是最重要的呼吸肌,它介于胸腔、腹腔之间,收缩时使胸腔的上下径加大,产生吸气,舒张时产生呼气。
3.8. 呼吸系统的结构特点是由骨或软骨作为支架,当气体出入时,呼吸道的管壁不会塌陷,使气流畅通。
3.8.1. 整个呼吸道有三道保护屏障,一是鼻毛阻挡细菌、病毒和灰尘进入呼吸道;二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的粘液将灰尘粘住并随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将其排出;三是肺泡内有一种细胞可吞噬肺泡内的灰尘。通过这三道屏障,保证了交换的气体是洁净的。
3.8.2. 人体借助于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空气由呼吸道进入肺泡,空气中的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经循环送遍全身,供组织细胞利用。与此同时,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血液循环运至肺部,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4. 消化系统
4.1.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门)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
4.2.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脏和胰脏。消化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
4.2.1. 人体共有5个消化腺,分别为:唾液腺(分泌唾液
4.2.2. 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
4.2.3. 胃腺(分泌胃液、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
4.2.4. 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将大分子的脂肪初步分解成小分子的脂肪,称为物理消化,也称作“乳化”)
4.2.5.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
4.2.5.1. 胰腺分泌的激素有三种:胰岛素,作用是降低血中糖(血糖)的水平;胰高血糖素,作用是升高血糖水平;生长抑素,抑制上述两种激素的释放。
4.2.6. 肠腺(分泌肠液、将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将多肽分解成氨基酸,将小分子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4.3. 基本功能
4.3.1. 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这些生理的完成有利于整个胃肠道协调的生理活动
4.3.2. 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性(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功能。
4.3.2.1.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4.4. 消化系统从口腔延续到肛门,负责摄入食物、将食物粉碎成为营养素(这一过程称为消化)、吸收营养素进入血液,以及将食物的未消化部分排出体外。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和肛门,还包括一些位于消化道外的器官:胰腺、肝脏和胆囊。
4.5. 小肠
4.5.1. 十二指肠最开始的10cm左右表面光滑,其余部分都有皱褶、小突起(绒毛)和更小的突起(微绒毛)。它们显著地增加了十二指肠表面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4.6. 口腔与食管
4.6.1. 吞咽由主动开始,并自动持续下去。吞咽时,一小片肌肉(会厌)关闭,以防止食物经气道(气管)进入肺脏,口腔顶的后部分(软腭)升高以防止食物进入鼻腔。
5. 泌尿系统
5.1.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
5.2. 肾
5.2.1. (1)肾的位置和形态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肾形似菜豆,外侧隆起,内侧凹陷。
5.2.2. (2)肾脏的内部结构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大约包括100万个肾单位。
5.2.3. (3)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2.3.1. ①肾小球:是由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其终端汇合成一条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被肾小囊包围。②肾小囊:是肾小管盲端膨大部位凹陷形成的双层球状囊,肾小囊内、外两层壁之间的狭窄空腔称为肾小囊腔。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③肾小管:细长而弯曲,周围缠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5.2.3.2. ①肾小球:是由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其终端汇合成一条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被肾小囊包围。②肾小囊:是肾小管盲端膨大部位凹陷形成的双层球状囊,肾小囊内、外两层壁之间的狭窄空腔称为肾小囊腔。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③肾小管:细长而弯曲,周围缠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5.2.3.3. ①肾小球:是由人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其终端汇合成一条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被肾小囊包围。
5.2.3.4. ②肾小囊:是肾小管盲端膨大部位凹陷形成的双层球状囊,肾小囊内、外两层壁之间的狭窄空腔称为肾小囊腔。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5.2.4. (4)肾脏的血液供应肾脏的血液直接来自肾动脉。肾脏的血液供应很丰富,正常人安静时每分钟约有1200毫升血液流过两肾,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
5.2.5. (4)肾脏的血液供应肾脏的血液直接来自肾动脉。肾脏的血液供应很丰富,正常人安静时每分钟约有1200毫升血液流过两肾,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
5.2.6. (4)肾脏的血液供应肾脏的血液直接来自肾动脉。肾脏的血液供应很丰富,正常人安静时每分钟约有1200毫升血液流过两肾,相当于心输出量的20%~25%。
5.3. 尿的形成: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4. 尿的排出: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由输尿管流入膀胱。膀胱位于盆腔内,有暂时储尿的功能。它有一个出口,与尿道相通,出口处周围有环形的尿道括约肌。平时尿道括约肌收缩,出口呈关闭状态;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就要排尿。这时候,尿道括约肌舒张,出口开放,尿就从膀胱里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5.5. 育小球的源作用肾小球的结构类似过滤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除了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其他成分几乎都与血浆相同。
6. 神经系统
6.1.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6.2. 神经组织主要含有三大类细胞: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6.3. 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的神经纤维、神经节
6.4. 神经元
6.4.1. 胞体:含有神经细胞特有的
6.4.2. Nissl体:尼氏小体内充满着核糖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中心,
6.4.3. 神经原纤维:由直径不等的微管和微丝组成,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中都含有神经元纤维,起着细胞骨架的作用。
6.4.4. 突起:树突,轴突
6.4.5. 神经元的特点:除嗅神经核海马的齿状回等极少数特异脑区的神经元外,哺乳类神经元从胚胎发育开始的高峰期之后不再出现增殖和分裂。在许多情况下,他们的体积却显著增长。寿命很长,到年老时才开始逐渐死亡。
6.5. 神经纤维
6.5.1. 神经纤神经元的轴突和长的周围支的外面通常包有髓鞘和神经膜,称为神经纤维,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轴突被髓鞘和神经膜包被
6.5.2. 无髓神经纤维
6.5.3. 郎氏节
6.6. 神经调节的实例
6.6.1. 屈肌反射:→手指碰到钉子,立即抬起被扎的手指以躲避疼痛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