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研究目的
1.1. 重要的原因
1.1.1. 英語使用廣泛,口說對於EFL學生有挑戰性
1.1.2. 口語表達的最大困難是缺乏練習的時間 (課堂時數有限、課堂上以教師口授,缺乏討論及練習)
1.1.3. 減少學生的口說焦慮是重要的議題
1.1.4. 英文口說的關鍵(表達的內容、練習清楚表達、內容組織)
1.1.5. 本研究透過翻轉學習,結合知識組織工具-概念圖解決上述問題
1.2. 過去研究
1.2.1. 發現口說技能最大的困難是缺乏練習時間
1.2.2. 概念圖是公認的知識組織工具,能夠幫助學生讓知識做重整與連結
1.2.3. 翻轉學習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前自學教材獲得知識,在課中與老師、同儕一同進行練習
2. 提出策略
2.1. 教育理論
2.1.1. 概念構圖
2.1.1.1. 組織、形成想法
2.1.1.2. 有條理地記錄訊息
2.1.1.3. 使學習者深入思考
2.1.2. 認知精緻化理論
2.1.2.1. 在學習活動中,要求學生重新整理內容,說明或舉例
2.1.2.2. 將新知識相關的概念與先前記憶中的概念聯繫起來
2.1.2.3. 並強調緊密相關的概念之間的關鍵差異
2.2. 方法的內容
2.2.1. 1.融入翻轉教學
2.2.1.1. 課前透過學習材料得到知識
2.2.1.2. 課中與教師互動
2.2.1.3. 將口語內容概念化
2.2.2. 2.融入概念圖
2.2.2.1. 作為組織知識的工具
2.2.2.2. 促進討論和練習
3. 研究問題
3.1. RQ1
3.1.1. 結合概念圖翻轉學習方法的學生在聽力理解成績是否優於傳統翻轉學習方法?
3.2. RQ2
3.2.1. 結合概念圖翻轉學習方法的學生在口語表現成績是否優於傳統翻轉學習方法?
3.2.1.1. 幫助學習者用課餘時間透過聽覺輸入(listening input)提高英語能力並在課堂小組討論中以口語呈現表達(speaking output) 概念圖幫助了學習者透過圖形呈現想法,將知識視覺化,加強了批判性思維。
3.3. RQ4
3.3.1. 基於概念圖翻轉學習方法能否比傳統翻轉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減少口說焦慮?
3.4. RQ3
3.4.1. 結合概念圖翻轉學習方法的學生在批判性思考是否優於傳統翻轉學習方法?
3.5. RQ5
3.5.1. 1.使用結合概念圖的翻轉學習模式的學生概念圖的分數有沒有進步?
3.5.2. 2.結合概念圖分數對於學生口說表現、批判性思考和口說焦慮之間關係為何?
4. 實驗設計
4.1. 對象
4.1.1. 大一學生
4.2. 學科
4.2.1. 英文口語訓練課程
4.3. 分組方式
4.3.1. 上課班級
4.4. 實驗流程
4.4.1. 1-9週:moodle平台翻轉課程、前測
4.4.2. 10-18週:實驗組概念圖,控制組課堂常規學習單,後測。
4.5. 實驗組及控制組主要的差異
4.5.1. 實驗組概念圖,控制組常規學習單
5. 結果
5.1. 解釋
5.1.1. 推論
5.2. 1聽力理解能力和發展積極聽力技能
5.3. 2.口說能力
5.4. ->概念圖激發了聽與說的溝通本質 ->關鍵詞、主要片語以及建立口說模式
5.5. 3.批判性思考能力
5.6. ->建構概念圖時,需要表達與組織自己的想法
5.7. 4.降低學習者英語口說焦慮
5.8. ->翻轉課程提供有效的策略 ->不僅降低口說焦慮,也大幅度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
6. 結論 與 討論
6.1. 實務應用
6.1.1. 概念圖結合翻轉學習的好處
6.1.1.1. 提供更多的練習時間,提升自信心、降低口說焦慮
6.1.1.2. 概念圖透過圖形來呈現想法,將知識視覺化,增強批判性思維能力
6.1.2. 聽覺輸入(listening input)、口語呈現表達(speaking output)
6.1.2.1. 學生參與度較傳統課堂高、促進溝通
6.2. 研究限制
6.2.1. 參與者背景(亞洲國家EFL學生)
6.2.1.1. 可能無法適用於其他不同文化或學習環境
6.3. 未來研究
6.3.1. 進一步將翻轉學習方法應用於來自不同文化或學習環境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