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忽局4:尋找草薙素子:賽博格的自我與聯網的城市——虛擬身體的多重想象和建構-副本

Começar. É Gratuito
ou inscrever-se com seu endereço de e-mail
奇忽局4:尋找草薙素子:賽博格的自我與聯網的城市——虛擬身體的多重想象和建構-副本 por Mind Map: 奇忽局4:尋找草薙素子:賽博格的自我與聯網的城市——虛擬身體的多重想象和建構-副本

1. 讲者

1.1. Ming

1.1.1. Hyper-site

1.1.1.1. Hyper-link-site

1.1.1.2. Hyper-local-site

1.1.1.3. 互联网和现实世界场地的结合

1.1.1.4. “超场”

1.1.2. Hyper-body

1.1.2.1. “超体”

1.1.2.2. 抛弃了肉身

1.1.2.2.1. 《无器官的身体》

1.1.2.3. 抛弃了的欲望

1.1.2.3.1. 信仰

1.1.2.3.2. 进食

1.1.2.3.3. 性

1.1.3. 赛博建筑师

1.1.3.1. 反大都会

1.1.3.2. 偏远地区,网络,去集中

1.1.3.3. vrchitecture

1.1.3.3.1. 维筑

1.1.3.3.2. 反建筑

1.1.3.4. https://vrch-research.tumblr.com/

1.1.3.5. https://mingxuan.fun/

1.1.4. 草薙素子

1.1.4.1. 和AI和互联网融为一体

1.1.4.1.1. 意识去哪了?

1.1.4.2. 身体的边界

1.1.4.3. 意识在网络中的运作

1.1.5. 赛博格

1.1.5.1. 手机是人类成为赛博格的工具

1.1.5.1.1. 手机上的交互,以人的意识操作数据

1.1.5.1.2. 数据是人的一部分

1.1.5.2. 控制论下的赛博格

1.1.5.3. 赛博空间的赛博格

1.1.5.4. 破碎的数字身体

1.1.5.4.1. 物理空间不在一起

1.1.5.4.2. VPN 模拟了不同地方

1.1.5.5. 数据的物理局限性

1.1.5.5.1. 例:Github封杀伊朗事件

1.1.5.6. William J. Mitchell 威廉·J·米切尔的三本书

1.1.5.6.1. 《伊托邦: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 e-topia: Urban Life, Jim—But Not As We Know It

1.1.5.6.2. 《比特城市:未来生活志》 City of Bits:Space,Place,and the Infobahn

1.1.5.6.3. 《我++:电子自我和互联城市》 Me++: The Cyborg Self and the Networked City

1.2. In_K 毕振宇

1.2.1. 新媒体艺术家

1.2.2. 《后人类时代》

1.2.2.1. 人和机器的边界会逐渐模糊-哈洛维的后人类观点

1.2.2.2. 结果:永远不可能将信息脱离实体-后人类时代的观点

1.2.2.2.1. 信息是否可以脱离实体是后人类讨论的主要课题。信息的实例化:独一无二的过程

1.2.2.2.2. 实例化不一定是生物学的身体,也可以是赛博格的身体。

1.2.3. 《无器官的身体》

1.2.3.1. 现代舞装置作品

1.2.3.2. 生成对抗网络,身体符号

1.2.3.3. 身体的自我空间的探索

1.2.3.4. 意识所意识到的东西

1.2.3.5. 肢体语言/身体语言,给ai具体的身体语言的图像,生成新的抽象的“无器官身体”

1.2.3.5.1. 部落里的舞蹈

1.2.3.5.2. 芭蕾舞

1.2.3.5.3. 打斗的舞蹈

1.2.3.6. 语言——身体符号的演变

1.2.3.7. 笛卡尔 - 身心二元论

1.2.3.8. 身体在不同时代的定义

1.2.3.8.1. 象征性的描述

1.2.3.9. 德勒兹 - 器官:被命名被概念的符号

1.2.3.9.1. 场域

1.2.3.9.2. 流动的身体

1.2.3.10. 数字化、标准化处理的身体。目前的赛博世界将身体处理后损失了很多标度。资本主义的本质不是要满足人的需求,而是要满足生产线的需求。

1.2.3.10.1. 独特性的失去

1.2.3.10.2. 生产线的结构

1.2.3.11. 作品概念被实例化的过程,会让作品再次“独一无二”

1.2.4. 德勒兹的“虚拟”

1.2.4.1. 《重复和差异》

1.2.5. 《意识的沉默和汉字的空白》

1.2.5.1. 符号学

1.2.5.2. 人工智能学习汉字,生成像汉字又不是汉字的符号

1.2.5.3. 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对于不可说的,保持沉默。用非语言去表达

1.2.5.4. 文字和逻辑之间有一个巨大空间

1.2.6. 嗅觉,味觉,视觉

1.2.6.1. 可感知的世界和不可感知的世界

1.2.7.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1.2.7.1. 瓦尔特·本雅明

1.2.8. 攻壳机动队:SAC_2045

1.2.8.1. 押井守版版95/05 讨论虚拟/真实的边界,是自笛卡尔开始的“我思故我在”转化为GIS里“我是将我所看到的世界呈现给众人的机器”

1.2.8.2. 神山健治TV版主要延续了押井守的政治主题的讨论。后人类时代的浮世绘。

1.2.8.3. 前瞻性:复杂性系统的控制与识别SAC 独立复合体(笑面男)

1.2.8.4. 超个体(Post-Human)的问题

1.2.8.4.1. 少数个体的独立意志影响大多数人(风险社会)

1.2.8.5. 群氓的伤害性

1.2.8.5.1. 网络暴力的呈现

1.2.8.5.2. 增加算力,抵消攻击

1.2.8.6. 小规模群体对危机社会的影响

1.3. Yang Fan

1.3.1. The Media City

1.3.1.1. 新媒体时代让城市空间和网络空间的互相渗透

1.3.2. 深圳是怎样的媒介都市状态?

1.3.2.1. 田野调查

1.3.2.1.1. 腾讯

1.3.2.1.2. 华为

1.3.2.1.3. 华强北

1.3.2.2. 案例:传音手机在非洲

1.3.2.2.1. @李大伟

1.3.2.3. 案例:灯光秀

1.3.2.3.1. 建筑表面由算法合成的图像/肌肤

1.3.2.4. 案例:贾樟柯的世界

1.3.2.4.1. 手机发短信的画面由动画呈现

1.4. Pixie

1.4.1. 在赛博格的情况下如何超越性别?

1.4.2. 为什么赛博格话语下的主角都是女性?

1.4.2.1. 机械没有女性,只是外表

1.4.3. 人和人的差异在于各种各样的特征,在这些特征中没有一个特征叫做“女性”

1.4.4. 人和人在未来的差异是性质上的差异而非性别上的差异

1.4.5. 电影《攻壳机动队》

1.5. Tz

1.5.1. 草薙素子

1.5.2. 三和大神

1.6. Yuchuan (Jane)

1.6.1. 台湾数字艺术家

1.6.2. 手机是肢体的延伸

1.6.2.1. 2006年:手机拍照上传,光点的融合

1.6.3. 形貌/讯号对人的Identity的判定

1.6.4. Cyborg 混种的身体

1.6.4.1. 项目:《露西·安娜的晚餐》

1.6.4.2. 项目:奇美拉

1.6.4.2.1. 手机和装置链接,奇美拉释放到母体的世界

1.6.4.2.2. 母体世界的演化:产生的无差别的小baby

1.6.5. 项目:数位肖像系列

1.6.5.1. 2013年开始

1.6.5.2. 虚拟存在的问题

1.6.5.3. 寻找“Jane”的名字的肖像,融合

1.6.5.3.1. Facebook

1.6.5.4. 寻找“Jane”为名的文本信息,生成合并的日志

1.6.5.4.1. Twitter

1.6.5.5. https://tyuchuan.com/blog/2020/03/03/here-not-here-yu-chuan-tseng-solo-exhibition/

1.7. Claire

1.7.1. 手机是人的“分身”

1.7.1.1. 虚拟的人的内化

1.7.1.2. 《赛博格宣言》

1.7.2. Society Control

1.7.2.1. 《postscript of Society of Control》

1.7.2.2. 把人关起来变成了不需要关起来就可以控制

1.7.3. 现实世界是主观世界的投射

1.7.3.1. 问题:这么多不同的人,这么多的投射是如何互相交流/协调的?

1.7.3.1.1. 由上帝协调

1.8. Zhang 张磊

1.8.1. 攻壳机动队

1.8.1.1. 探索人类边界

1.8.1.2. 仍然是唯物主义的想法

1.8.1.2.1. 人类的灵魂是存在于物质当中

1.8.1.3. 网络的广泛链接将产生自主意识

1.8.2. 观点

1.8.2.1. 物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投射

1.8.2.2. 人类的大脑是灵魂世界的接收器

1.8.2.3. 意识是本质存在的,不会因网络而产生

1.8.2.4. 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人类能力,但不能带来思想上心灵上本质性的改变

1.8.2.5. 当代哲学家思辩能力远弱于古典哲学家

1.9. Tiberium

1.9.1. 神经科学

1.9.1.1. 大脑,两个半球,胼胝体

1.9.1.1.1. 裂脑人:两个不同的意识?

1.9.1.1.2. 人的每个半球有自主意识

1.9.1.1.3. 人是由两个半球所合成的群体意识

1.9.1.2. 神经界面技术

1.9.1.2.1. 可能性:让人变成群体意识的一部分

1.9.1.2.2. 自我的消失?

1.10. Zimeng

1.10.1. 警长探案调查:手下那些人是警长的扩展,群体的一部分吗?

1.10.2. 观点:当前社会是对伟人 Leader 思想规则的克隆和复制

1.11. 阿呆

1.11.1. 智库

1.11.1.1. 创新和群体学习研究

1.11.2. 观点

1.11.2.1. 《仿生人梦见电子羊》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1.11.2.1.1. Philip•Dick(菲利普•迪克)

1.11.2.2. 《神经浪游者》Neuromancer

1.11.2.3. 《漫长的明天》

1.11.2.3.1. 摩比斯 Jean Giraud

1.11.2.4. 《控制论》

1.11.2.4.1. Norbert Wiener (诺伯特·维纳)

1.11.2.5. Hyperlink - 开源社区文化

1.11.2.5.1. 超文本叙事

1.11.2.6. 盖亚假说

1.11.2.7. 苦修主义

1.11.2.7.1. 西方修行制度

1.12. TTY

1.12.1. 德国:Media Art

1.12.2. 剧本

1.12.2.1. 后人类时代

1.12.2.2. 复制人对自我的认知

1.12.2.2.1. 《Altered Carbon 副本/碳变》

1.12.2.3. 赛博格在日常生活中小的事物上的提现和认知

1.13. 诗颖

1.13.1. 《缉魂》

2. 拓展

2.1. 阅读

2.1.1. 《漫长的明天》

2.1.1.1. 摩比斯 Jean Giraud

2.1.2. 《Altered Carbon 副本/碳变》

2.1.3. 《仿生人梦见电子羊》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2.1.3.1. Philip•Dick(菲利普•迪克)

2.1.4. 《神经浪游者》Neuromancer

2.1.5.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

2.1.6. 维纳 《人有人的用处》

2.1.7.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

2.1.7.1. 凱薩琳.海爾斯(N. Katherine Hayles)

2.1.8. The Catcher in the Rye (麦田里的守望者)

2.2. 影视

2.2.1. 《缉魂》

2.2.2. 电影《攻壳机动队》

2.2.3. 攻壳机动队:SAC_2045

2.3. 人物

2.3.1. Gilles Deleuze (吉尔·德勒兹)

2.3.2. William J. Mitchell

2.3.3. Norbert Wiener (诺伯特·维纳)

2.4. 理论

2.4.1. 苦修主义

2.4.1.1. 西方修行制度

2.4.2. Dramaturgy 拟剧论

2.4.3. 盖亚假说

2.5. 话题

2.5.1. 裂脑人拥有两个独立的意识吗?

2.5.2. 《赛博格宣言》

2.5.3. 《超体项目》

2.5.4. 三和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