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概念圖運用於情境遊戲對學生的英語寫作成績,學習感知和生成性運用的影響

Get Started. It's Free
or sign up with your email address
主題:概念圖運用於情境遊戲對學生的英語寫作成績,學習感知和生成性運用的影響 by Mind Map: 主題:概念圖運用於情境遊戲對學生的英語寫作成績,學習感知和生成性運用的影響

1. 研究目的

1.1. 將概念圖策略運用到情境遊戲中,是否能幫助EFL(英語作為外語)學生:  1. 有意義地構建語言知識  2. 提高寫作動機  3. 發展組織能力和創造性寫作技能

2. 研究問題

2.1. 1. 使用概念圖的情境遊戲法學習的學生,是否比傳統情境遊戲法的學生具有更好的寫作表現? 2. 學生對使用概念圖的情境遊戲法學習的看法是什麼? 3. 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生成性運用上有什麼區別?

3. 研究方法

3.1. 基於心智圖的情境遊戲環境

3.2. 準實驗設計

4. 實驗設計

4.1. 對象

4.1.1. 台灣北部科技大學的兩個英語旅遊班的學生

4.1.2. 先備經驗:學生平均學習英語十年,TOEIC平均成績約為550,研究假設兩班先備知識相同且皆能使用常用英文詞彙進行書寫。

4.2. 學科

4.2.1. 英語旅遊課程

4.3. 如何分組

4.3.1. 實驗組:採用概念圖+情境遊戲式學習 對照組:傳統課堂講解+情境遊戲式學習

4.4. 實驗流程

4.4.1. 實驗組(N=38):旅遊英語介紹→前測→概念圖+情境遊戲學習→課堂學習:主題講座與實踐→課外學習:概念圖+情境遊戲學習→後測→問卷和文本分析

4.4.2. 控制組(N=36):旅遊英語介紹→前測→傳統教學+情境遊戲學習→課堂學習:主題講座與實踐→課外學習:傳統的情境遊戲學習→後測→文本分析

5. 結果

5.1. 1.流利度:實驗組顯著高於對照組(3.25>2.91)→將概念圖策略運用到情境遊戲中可幫助學生產生更多的想法。

5.2. 2.詳盡程度:實驗組顯著高於對照組(3.44>2.78), →可幫助學生發想更詳細的訊息。

5.3. 3.內容的組織、語言的準確性和獨創性則沒有顯著差異。

5.4. 旅行話語分析框架:(生成性運用) 感知、表達、外來表達、動作等詞彙都是實驗組高於對照組。 ↓ ↓ ↓ ↓ ↓ ↓ 將概念圖策略運用到情境遊戲中,可幫助學生產生更豐富、多樣性的想法,喚起異國情調,更具體地表達行動或行動意圖。

5.5. 角色扮演情境遊戲,學生在透過與NPC進行互動(情境和交互)過程中得到激勵(積極感),願意積極學習語言知識和旅行知識(語言和自主權),並確認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認知和發散性思維)。

6. 結論和討論

6.1. ★流利度與詳細程度: 概念圖策略有助於發散思維,也有助於記錄、聯繫和發展詳細的想法。因此學生得以使用多樣化的旅遊詞彙來表達他們對旅行的積極感受、想法、異國情調和動作。

6.2. ★內容的組織未顯著差異的原因: 1.兩組中的大多數學生都選擇使用寫作大綱來制定他們的旅行計劃。 2.兩組中的大多數學生首選以寫作樣本來組織寫作。

6.3. ★獨創性涉及個人先備經驗: 兩組中皆有學生可使用一些文學技巧或修辭手法來創造一個不尋常的話題,或者提供非常有趣或新穎的旅行理由。但是,大多數學生的話題很普遍。 →若遊戲可以讓學生體驗更真實、更發人深省的情境,或許可以培養獨創性。